知识中心

漆膜弊病

 一、剥落

弊病描述:由于基材有大量的水,导致漆膜从墙体上大面积脱落或卷起。

图片举例:由于水管破裂,水分渗入漆膜中,导致水管附近的漆膜被水鼓起水泡,严重的情况就是剥落。

判断:1.漆膜剥落;2.剥落部分的底材是潮湿的,甚至还有水分陆续渗出;3.有水泡,挤破后内部有水。

预防办法:找到并切断水源。

解决办法:1.必须找到水源并将之切断;2.把剥落的涂料全部铲除;3.重新进行底处理;4.重新用合格腻子刮平;5.涂装配套产品。

潮气

弊病描述:由于腻子疏松,漆膜稍微过厚都会导致脱落的情况。

图片举例:由于使用了质量差的腻子,导致漆膜干燥收缩时连带腻子一起掀起,起初为开裂现象,之后会有剥落情况。

判断:1.漆膜没有附着力;2.底部腻子呈粉状,用手轻轻打磨就可以把腻子蹭下;3.剥落漆膜底部粘着腻子。

预防办法:使用质量好的腻子。

解决办法:1.重新铲掉漆膜和腻子;2.重新批刮质量好的腻子;3.重新施工配套产品。

腻子疏松

弊病描述:由于水泥基材是多孔性的,如果防水没做好,从地下会有大量的水渗到墙体内,导致漆膜大面积脱落。

图片举例:由于围墙没有做防水处理,水从地下渗入墙体底部,然后顺毛吸管迁移到墙体中下部,导致漆膜鼓泡,严重时剥落。

判断:1.漆膜剥落;2.剥落部分通常是墙角或接缝等位置。

预防办法:做好防水。

解决办法:1.把剥落的涂料全部铲掉;2.重新做防水处理;3.重新施工配套产品。

二、开裂

底材开裂

弊病描述:漆膜出现象头发丝或象树根一样的毛发裂纹(裂纹宽度大约0.08mm),但数量不多。

图片举例:由于墙体或腻子层出现毛细裂纹,导致面漆随之开裂,开裂的深浅与产生的原因有关。如果是墙体开裂则较深,而一般较浅。

判断:1.用刀片刮开漆膜和腻子层;2.裂纹出现在墙体,就是墙体问题;出现在腻子,则是腻子问题。

预防办法:很难预防,除非选择弹性涂料体系。

解决办法:1.把开裂的漆膜部分铲掉;2.重新施工配套产品;3.有必要的话,选择弹性产品。

底材潮湿

弊病描述:漆膜出现象头发丝或象树根一样的毛发裂纹,但数量不多。

图片举例:由于墙体或腻子有潮气或者重涂时间较短,底材含少量水分,导致面漆随之开裂。

判断:1.用刀片刮开漆膜,一般会沾有部分腻子;2.用湿度计测量,会发现湿度值偏高。

预防办法:注意施工要求,保证干燥时间。

解决办法:1.把漆膜和腻子全部铲掉;2.重新批刮腻子;3.施工好的配套产品。

漆膜过厚

弊病描述:漆膜出现很大的裂缝,常见于窗台、墙角、挂物处等地方。

图片举例:由于墙体产生位移裂缝,导致腻子和涂料随之开裂。

判断:裂纹很大,可以看到墙体内部。

预防办法:很难预防。

解决办法:1.用弹性腻子把裂纹补平;2.重新施工配套产品;3.有必要的话,选择弹性产品。三、起泡

消泡问题

弊病描述:产品消泡性差,由施工产生的气泡或涂料本身的气泡无法消掉,留在涂膜上。

图片举例:使用长毛滚筒施工,会产生大量的小泡,如果产品的消泡和流平不好,这些小泡在干燥后仍然留在涂膜上。

判断:1.施工时产生的气泡。

预防办法:1.选用消泡性好的涂料;2.选用好的施工工具。

解决办法:1.把泡打磨掉;2.重新施工底漆和面漆。

水泡

弊病描述:由于底材有水,导致涂膜起泡,而且把泡挤破后会有水出来。

图片举例:下雨后,雨水从墙角或房顶渗入墙体,导致局部起泡,天晴后慢慢消失。

判断:1.有水渗漏或地下的潮气迁移上来。

预防办法:做好防水涂层。

解决方法:1.如果是潮气导致,须找到水源并切断;2.将起泡的部分铲掉;3.重新进行底部处理;4、重新涂装配套产品。

附着力不好

弊病描述:产品的附着力不好,略有些潮气都会使漆膜鼓泡。

图片举例:由于底处理不好,导致产品的附着力不好,略有些潮气都会使漆膜鼓泡。

判断:沿气泡可以把漆膜撕下来。

预防办法:做好底处理。

解决办法:1.把有问题的涂料铲掉;2.重新进行底处理;3.施工底漆和面漆。

四、掉粉

产品设计不当

弊病描述:用手或布擦拭内墙漆膜,发现有粉沾在手上或布上,而且漆膜被擦的地方可以观察到破损的情况。

图片举例:由于内墙产品成本太低或设计不当,导致漆膜无粘接力,容易掉粉。可以间接通过国标中的耐擦洗次数来判断,一般次数低于100次都会干擦掉粉,大于200次则不会;如果要达到湿布擦不掉粉,则次数要大于1500次。

判断:用手或湿布来回擦拭墙面10次,会发现有粉沾在手或布上。

预防办法:不要用太便宜的产品。

解决办法:视掉粉程度而定,通常只需要再涂装1~2遍质量好的面漆即可。

环境原因

弊病描述:漆膜在恶劣的环境中施工,成膜不好,整体呈现粉化状态。

图片举例:即使是再好的水性外墙产品,如果在很低温或很高湿的情况下施工,都会导致漆膜成膜差,呈现粉化状态,下雨都能观察到流痕。

判断:1.施工时环境恶劣;2、漆膜整体呈粉化状;3.局部有可能龟裂。

预防办法:严格按施工要求进行施工。

解决办法:1.把粉化的涂层铲掉;2.在允许的条件下施工配套产品。